加入收藏 | English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作者: 时间:2012-03-25 点击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2011-20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20119月修订)
根据衡水学院专业评估实施办法(修订)、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与专业建设水平,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制定了如下专业建设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秉承“守正出新”的校训,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深入研究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布局和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主动调整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二、建设目标
争取到“十二五”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更准确、专业特色初步显现、毕业生就业水平继续稳步提高、我校计算机学科初步形成。具体目标如下:
1、   廓清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边界。
2、   到201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争取达到500人。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申请新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争取达到2本2专的专业格局,初步形成衡水学院计算机学科。
3、   师资队伍职称、学历进一步提高、完善实验室建制、逐渐配备专职实验教学师资。争取到2015年底计算机专业教师全部达到硕士以上学历,同时达到博士5名;职称结构上达到教授5名、副教授15名,讲师15名、助教10名。实验教学师资方面:专职实验教师6人,兼职实验教师30人。
4、   教学设施:在未来五年中新建实验室4个、改造扩充或升级实验室7个、更新学生用机与教师教学与科研用机500台。
5、   课程建设:继续完善课程小组工作机制,按人才需求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继续推动教材建设、努力编著计算机专业校本教材,建设3~6门校级精品课、1~2门省级精品课、2~3门网络课程。推动题库建设,到2015年,争取骨干课程每门课10套,要求重复率不超过30%。完善课程资料、逐步建设较为科学的课程建设标准。
6、   科学研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综合应用能力、勇于实践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大加强,真正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层次,实现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加快培养和造就一个研究方向明确的计算机专业科研团队。争取在5年内科研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争取到万元以上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
7、 政产学研合作推向深入,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单位3至5个,寻找能够与我专业合作的产品研发企业1至2个。
三、总体建设思路
积极探索和吸收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紧跟IT发展,及时了解国内外计算机学科专业发展动态、积极调查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
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精简内容、优化课程”的原则和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总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以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科学研究。
四、具体措施
1、依托教研活动、立足本校做好校本教研。以学校和地方为研究基地,以高校教职员工和相关联的政产学研人员为主体,以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突出本校办学特色、培养出合格人才、使学校获得社会高度认可为目的开展教研活动。
为开展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促进专业建设,提前研究教研题目、做好活动计划和记录。通过教研活动,以期在教育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学习国家有关政策、做好市场调研、紧跟IT业发展,及时分析人才需求变化、学科发展变化,适时地主动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现我校办学定位、体现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特色。
2、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计算机专业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改革方向。具备综合应用能力、敢于实践与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习惯、终身学习能力应该是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特征。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敢于实践与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开展。
3、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强化教育教学服务观念,教学服务与教学管理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即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就是提高服务水平,为此教学管理就是教师如何为学生做好服务、“主任”如何为教师做好服务。同时借鉴企业管理理念与方法,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奖惩办法,调理各项工作的流程,明晰责任与权力。总之,转变管理理念与加强教学管理应相结合,力求促进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4、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业建设关键在人,计算机专业教师是教育教学技能、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超级综合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是计算机专业建设水平是否能够提高的核心要素,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下大力气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水平、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
聘请教育专家、教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讲座,督促教师开展网络在线学习,每学期举办听评课活动,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升级。
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提升师资水平。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攻读硕博学位、下企业实践,要求教师制定出参加学习或培训计划,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
5、以人为本的思路改革实验工作模式,力图实现三个方面转变(将方便管理转变到方便实验教学,将方便实验教学转变到方便实验者自主实验,将方便实验者自主实验转变到有利于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促进实验室开放工作。
6、抓好课程小组的建设,强化课程小组职能,小组组长作为各种评优工作的主要参与成员,相关课程建设的事务均有小组组长负责。以课程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事务: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教学环节的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评价方法方式的改革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革新、课程实验室新建与改扩建规划。
7、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精简内容、优化课程”为原则、以人才需求为依据,适时合理地调整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以精品课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建设小组为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较为规范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标准,稳步推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督促课程小组积极建设网络课程,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加强数学、外语课程教学,突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7门专业基础课程地位,重视微机原理与接口、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落脚于网络编程技术课程,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最基本的目标:能够独立实现小型网络化的信息处理或信息管理系统。另外,为布局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形成,电路类课程也应逐步得到应有的重视。为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主体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才),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由学生自主选择,设在任选课程中,这些课程同样需要重视。这些课程有: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网页设计技术、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AutoCad、JAVA编程技术、VB.NET编程技术等。为使得学生能够有更为广泛与深入发展的机会,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在方向课程方面予以重视。准备在“十二五”期间重新研讨专业的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力求反映市场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新需求。
8、扶持科研团队的建立、确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科研发展原则。推举科研能力强、号召力强的教师做学术带头人,给予优先发展的机会,以科研带头人为“结晶核”,逐渐建立科研团队。确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科研发展原则。积极推进科研项目立项,尤其要大力推进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立项,符合学科发展的科研项目优先立项和优先给予资金支持。2011-2015年力争至少有一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立项。
9、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强政产学研一体化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与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联系,聘请名家与大师指导和筹划专业建设思路和方向。强力推进与企业的合作,以促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学生的实习空间、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探索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发的途径,提升教师的科研实践水平。
10、监督与保障。开展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调查、期末教学资料收集与检查活动保障教学的正常运行、查找教学运行中的不足,督促教师按照教学规程开展教学活动。制定或修订各教学环节的工作规范、依据、方案或办法,做到让教师有“法”可依,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保障教学质量。

书记信箱:6180907@163.com 院长信箱:lqwsxx@163.com
办公室信箱: 601510@hsnc.edu.cn

办公地点:衡水学院15号楼6      联系电话:0318-6016301
衡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