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十四五”建设规划

作者: 时间:2023-06-20 点击数:

一、“十三五”专业建设简要回顾

(一)专业概况和定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在原衡水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设置的数学教育(专科)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2004 年学校升本,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第一届学生2008年毕业,并连续招生,在校本科生300多人。本专业2014年被选定为衡水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17年重点专业建设验收通过;2019年该专业被评为衡水学院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数学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立足河北省、面向京津冀,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严谨求实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胜任数学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初级中学教师。

(二)专业办学条件

1、师资情况

本专业拥有一支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有序的构建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教师26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硕士13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7名,专任教师数量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教师队伍中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双师型”教师资格,校级教学名师等。

2、办学条件

本专业教学资源丰富。学校建有使用面积 2840 平方米教师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拥有数学专业类图书资料 3 万余册。本专业拥有智慧教室、普通教室 ,所有教室均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此外,依托统计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建设了数据统计分析实验室,用于学生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据处理、数据统计、数值计算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为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在共享学校教师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建有微格教学实验室和 “三字一话”教室。近年来,本专业先后与衡水市周边县市中小学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并聘请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

3、教科研成果

近年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任教师除了承担大量的本科教学任务外,还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研究,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气氛较浓,协作精神较好,教学成果日渐丰富。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其中10名教师在河北省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中喜获佳绩,创作微视频19个;9名教师在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编写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教学参考书。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三十余篇,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十余项,教学成果获奖一项等。

4、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协同育师机制和氛围日渐形成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类课程作为独立课程模块,占19学分,包括15学分的必修课程和4个学分的选修课程,全面培养未来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教育实践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构建起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坚实课程平台;开展以听课、观摩、研讨学习为主的教育见习活动,为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学期的集中实习,全面培训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师范生的师德与教育情怀;组织校级和省级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集中指导和培训学生的教学技能;针对师范专业学生开展“三笔一话”基本功大赛和讲课比赛,训练师范生的表达能力和教师教育技能,用第二课堂助推师范生技能增长;院系高度重视师范类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建设,为师范生成长进步提供条件和保障。

5. 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教师教育方向科技创新小组,成功组织举办了四届师范生中学知识技能大赛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并在2020年的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河北省一等奖2项,并分别推荐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数学建模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且让数学知识为实际需求服务。首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以及河北省教学技能大赛中多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

在衡水市教育局的主导和支持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与我校其他师范类专业混合编队,每年都要到衡水各市县中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的表现受到当地中学和衡水市及各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每年都有多名同学应聘到河北省各地中学任教,在中学数学教学岗位上作出了出色的成绩。

二、“十四五”时期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战略目标,以两年内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为发展目标,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为宗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发展机遇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师范教育正面临重大的变革与发展,这就给学校的师范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发展到今天,全国高水平的兄弟院校众多,在众多高校中如何抓住教育优先发展的机遇,加快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追求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坚持师范性,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建立自己的专业特色,最终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数学专业是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3、发展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为标准,建设一支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较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专业教师队伍。

以凸显教师教育特色为重点,通过优化和创新课程体系,完善教材和实践基地建设,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索和实践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较高的从教技能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较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运行高校、监控有力、反馈及时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争取在短时间内达到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各项指标要求,建成省内一流,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以两年内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在同类院校教育改革中起到师范引领作用。

三、十四五期间学院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1、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师资队伍实力比较雄厚,但是引导青年教师成为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中间力量,是师范专业认证下数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同时,教师教育课程教师也相对缺乏吸引中学教师到学院兼职行业导师,同时丰富专任教师到中学执教的经历,制定相应的政策形成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长效机制。

(2)建设内容

a.重视师德养成,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依据师德考核制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引导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树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育人良好形象。

b.深化团队建设,打造精品教学、学术团队

设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推进课程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打造各学科教学团队,促进教学团队向高水平、高质量快速发展;组建学术团队,培养带头人,形成学术特色;建设符合优秀教师培养需要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

具体:基于课程体系构建主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进行课程教学交流和教学改革,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知识体系的教学实证研究;落实组建素质优良、知识结构互补的训练教师团队,如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团队、师范生微课大赛训练团队、大学生数学建模训练团队、大学生数学竞赛训练团队,通过方法模式化、内容模块化、过程程序化的策略,不断地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形成高水平、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教学研究集体。

c.外引内培,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持续引进至少2名高校毕业博士;鼓励教师通过读博、访问学者、教学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我校作有关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报告,强化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提高;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建设)

(1) 建设目标

构建高校、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行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明确职责,规范行为, 实施负责人制。认清专业建设的必要性,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以产出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校校协同,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与使用、监督与评价、管理和保障、合理投入与有效利用的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全面检验专业建设成果,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建设内容:

a. 构建协同育人的质量保障机制

一是政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协调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推动适合师资培养的稳定的实习和见习基地建设。

二是搭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平台,行业和高校建立长效性的人才培养、合作和使用机制,由行业提供有利于师范生实践的指导教师和实习环境,实现产教融合、育训融合,形成“订单式”、“2. 5 + 0. 5”、“n + n”合作模式,甚至可将优秀企业的“项目制”引入人才培养模式中。

三是建立就业服务指导体系,通过创新创业课、就业基础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利用互联网平台或通过自建数据库等,建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常态机制;形成定期开展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满意度调查机制,利用电话、微信、QQ 咨询及线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行业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吸收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以持续性改进和完善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促进行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b. 构建资源有效利用的质量保障机制

一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使“人尽其才”。按照师范专业认证师生比配置专任教师,规划并引进高水平人才。 加快“双师型”教师建设步伐,提高教育能力指导水平,积极促成中学优秀教师与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的“双导师”制度落地,使“走出去、请进来”成为常态。

二是保障经费使用,使“财尽其能”。专业建设离不开财力支持,参照学校整体规划,建立校系二级保障体系,在生均运行支出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的基础上积 极争取科研经费补充,以科研促教学,满足专业建设需要。

三是保障设施资源,使“物尽其用”。协调各师范专业共建共享中学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微格教室、语音实训室,满足“三字一话”、信息技术实践教学需要。 分享学校图书资源,建立适合数学教育专业的教材选购体系,建设生均不少于 30 册的专业优质教材、图书资料库。

c、健全课程设置质量监管制度

健全以培养目标达成度、行业需求适应度、质量保障有效度、教育资源支撑度、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主线,以学生为本,以教学能力养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设置质量监控制度,以达成毕业要求。在课程设置中,使学科专业教育、通识性教育与教师职业能力教育有机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实践课与理论课有机结合落实到位;促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保障教师职业教育课程达到标准;促进“专业融合发展”,以重点专业为依托,形成专业集群共建机制。

d、构建多维度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构建多维度的监督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行,确保师范生产出质量。

建立对毕业校友的跟踪与调查;建立用人单位对毕业校友的工作满意度调查;建立校友毕业后的成长自评;建立学生学习经验问卷调查。

3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

(1) 建设目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五年建设期内,充分发挥数学学科专业优势,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技能、方法的训练;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紧贴基础教育现状,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围绕“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进行人才培养,培养品德优良,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中学数学教师。

(2) 建设内容

a.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标准确立人才培养目标(2021年度)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落实《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坚持“学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特色发展”的理念;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通过大量毕业生访谈和中学教学一线需求的反复调研,高标准确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采用“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方法,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用人单位、学院骨干教师和中学优秀教师组成专家团论证,形成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b.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一流课程(2022-2023年度)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

教学多样性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不同模块课程的教学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一个完备系统,即在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差异性,为多样化发展提供空间。学生认知过程仍坚持循序渐进原则,要求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一致,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一致。协调并处理好师范专业认证和专业长期健康发展是每一门课程、课程群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建设的过程。现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形成分析课程群、代数课程群、教师教育课程群体系,并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为师范生培养提供专业素养。

2022年度,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师范专业建设的背景下,重点建设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按照认证标准,教师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课程实施中重点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环节。

到2023年底完成申报3-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运用信息技术,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引入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严格现有教材选用、编写、审核制度,鼓励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三五”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积极组织编写或和更新自选课程教材。

4.实践教学建设

(1)建设目标

增强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强化师范生的师德规范、提高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技能;加大对竞赛学生的精准指导培训,通过高质量集训和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提升学生在全省从业技能赛和各类技能竞赛中的成绩,通过对学生的精准指导培训,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达到85%以上。

(2) 建设内容(2021-2023年度)

a.加强校内外一体、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规定在岗教师应至少具有一年以上的中学、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经历”。鉴于此,合理安排,按计划将承担教育类课程的老师分批次派到实习学校去实地考察与学习实践,全面指导师范生的理论和实践。另外,还应定期邀请实践基地老师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专业见习实习、指导师范生技能竞赛、开展教师教育专题讲座;外聘基础教育师资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共同开展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根据我校数学专业原有任课教师的专业特点,整合我校数学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建立了数学教育教学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力量为基础,以数学教育网上资源平台建设为契机,增强团队凝聚力,加强师范类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教师的个人发展。

b.建立健全新型教育实践评价模式

首先,建立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四大养成体系的成长记录,实现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过程考核与科学评价。其次,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采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另外,要注重评价标准和内容的多样化,双导师既要注重对师范生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也应注重师范生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基础教育教材分析、教师教育研讨、班主任技能训练及运用、教学课件制作等环节的评价。

c.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凸显实践教学的在实际应用中效果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基础地位,拓展实践育人特色,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资源建设,健全共享开放机制,深化独立综合实验、见习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全面增强人才培养的特色性。

就我校而言,教育见习实习实训运行规范。制定实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生教育见习实施细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实习与研习实施细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研习实施办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见习实习经费管理使用办法》等,严格落实5学期专业见习计划,开展“见习实践周”活动,主要内容为教育职业规划、三字一话训练、教学设计训练、走进中学课堂、教学视频录制等。

d.强化科教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2023-2025年度)

结合教师科研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推动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要求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发挥“互联网+”大赛引领推动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资格和能力证书,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5、教育科学研究

(1)教学方法的改革(2021-2023年度)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和改革,大力提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如探索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模拟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

(2)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

与中学教师合作,从教学实践需求出发,组建教学研究团队,为中心教学一线服务。以地方企事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组织教师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在省级项目甚至国家级项目争取有所突破(2021-2023年度)。

争取国家级项目,力争五年内到位科研资金10万元以上。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力争五年内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篇以上,一二类核心期刊10篇左右(2023-2025年度)。

书记信箱:6180907@163.com 院长信箱:lqwsxx@163.com
办公室信箱: 601510@hsnc.edu.cn

办公地点:衡水学院15号楼6      联系电话:0318-6016301
衡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版权所有